我公司主要致力于公路桥梁隧道涵洞产品**,桥梁板式橡胶支座盆式橡胶支座桥梁伸缩缝装置请认准“橡塑”!咨询采购热线:151-3082-8567

公路桥梁配件厂

良品桥梁板式盆式橡胶支座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业界资讯

橡塑桥梁支座 固定支座 单项活动支座 多项活动支座

2018-08-20 17:18:39 公路桥梁配件厂 阅读

橡塑橡胶支座 固定支座 单项活动支座 多项活动支座151-3082-8567

橡胶支座分别按变形的可能性、所用材料、结构形式三种方法分类。按支座变形可能性分类  桥梁支座固定支座;单项活动支座;多项活动支座。按支座所用材料分类钢支座:平板支座、弧形支座、摇轴支座、辊轴支座。聚四氟乙烯支座:滑动支座。橡胶支座:板式橡胶支座盆式橡胶支座、私服板式橡胶支座。混凝土支座:混凝土较支座 铅支座 按支座的结构形式分类 弧形支座 摇轴支座 辊轴支座 板式橡胶支座 四氟版式橡胶支座 盆式橡胶支座 球形支座等。

橡胶支座架设于墩台上,顶面支承桥梁上部结构的装置。其功能为将上部结构固定于墩台,承受作用在上部结构的各种力,并将它可靠地传给墩台;在荷载、温度、混凝土收缩和徐变作用下,支座能适应上部结构的转角和位移,使上部结构可自由变形而不产生额外的附加内力。桥梁支座的构造应符合上部结构的理论计算图式,如支承压力通过*个固定点传递时,支座应设计成只能容许结构端部转动而不能移动的固定支座;如支承压力通过*个固定点且作用在*定的方向传递时,则应设计成既能转动又能移动的活动支座。梁式桥支座有水平双向固定支座(即固定支座)、水平双向活动支座(或称双向活动支座)、水平*向固定*向活动支座(即活动支座)三种,其布置根据桥梁宽度而定。在窄桥中*般只要求沿行车方向自由伸缩移动,其各类支座布置方式如图1a;在宽桥中,因上部结构横向变形也较大,则要求按图1b的方式布置。 支座是桥梁的重要传力装置,设计中除考虑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自由的转动或移动性能外,还应注意便于维修和更换,施工中应重视座板下混凝土垫层的平整,并应根据气温确定其安放位置;在地震区应考虑抗震措施。

橡塑桥梁支座 固定支座 单项活动支座 多项活动支座151-3082-8567

橡塑桥梁支座 固定支座 单项活动支座 多项活动支座151-3082-8567

橡塑桥梁支座 固定支座 单项活动支座 多项活动支座151-3082-8567

橡塑桥梁支座 固定支座 单项活动支座 多项活动支座151-3082-8567

桥梁支座类型很多,主要根据支承反力、跨度、建筑高度以及预期位移量来选定。 传统的常用桥梁支座有:垫层支座、平板支座、弧形支座、摇轴支座、铰式固定支座以及铰式辊轴支座等。①垫层支座。用油毛毡或石棉板做成垫层支承上部结构,用于跨度小于6米(铁路桥)或10米(公路桥)的简支板式桥和梁式桥。②平板支座。由上、下两块平面铸钢板(座板)构成,用于跨度小于8米或12米的梁式桥。座板之间如加设销钉,即可构成固定支座。③弧形支座。其活动支座系由平板支座中的下座板改为圆弧面板而成(图2a),可提高其滑移和转动性能,用于跨度小于20米的公、铁路桥。在座板间加销钉即成固定支座。④摇轴支座。用铸钢摇轴与上、下座板组成(图2b)的活动支座,用于中等跨度梁式桥。⑤铰式固定支座。由铸钢上、下摆组成(图2c),两摆之间嵌以摆卡,以控制横向滑动。是用于大跨度梁式桥的固定支座。 ⑥铰式辊轴支座。 在铰式固定支座的下摆下面加设锻钢辊轴和铸钢座板而成(图2d),辊轴的数量及尺寸根据支承反力的大小来确定。常用于大跨度梁式桥的活动支座。⑦双向活动支座。系由两层互相叠置,而在正交的两个方向均能滚动的铰式辊轴支座构成,用于宽度大的梁式桥。

桥梁支座的布置主要和桥梁的结构形式有关。通常在布置支座时需要考虑以下的基本原则:上部结构是空间结构时,支座应能同时适应桥梁顺桥向(X方向)和横桥向(Y方向)的变形支座必须能可靠的传递垂直和水平反力; 支座应使由于梁体变形所产生的纵向位移、横向位移和纵、恒向转角应尽可能不受约束;铁路桥梁通常必须在每联梁体上设置*个固定支座; 当桥梁位于坡道上,固定支座*般应设在下坡方向的桥台上;当桥梁位于平坡上,固定支座宜设在主要行车方向的前端桥台上;固定支座宜设置在具有较大支座反力的地方;在同*桥墩上的几个支座应具有相近的转动刚度; 连续梁可能发生支座沉陷时,应考虑制作高度调整的可能性。总之,桥梁支座的布置原则是既要便于传递支座反力,又要使支座能充分适应梁体的自由变形。

车站基坑平面1车站北区;2.1号降水井;3防水帷幕;4.2号降水井;5.3号降水井;6车站南区;7已有地下连续墙;8暂未封闭的地下连续墙。站基坑主要位于粉砂地层中,含水量约为30%,饱和度为90%,受扰动易液化产生流砂。在这种饱和的粉细砂地层中形成防水帷幕,普通的注浆法以其可注性和加固土体均匀性差而不太合适,普通搅拌桩又由于加固深度所限,经过方案合理性和经济性比较,选用二重管高压旋喷技术施工临时防水帷幕,而且砂层中旋喷桩体的强度要比粘性土中高。防水帷幕的深度确定防水帷幕深度的确定是假定旋喷防水帷幕本身不透水,按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管涌现象而计算出的深度。基坑管涌计算示意如图2。基坑管涌计算1.旋喷防水帷幕;2.放坡土体;3.基坑底板;4不透水层。车站基坑开挖时,如果向上的渗透力超过砂的有效应力,从而导致基坑底破坏,也即管涌现象。而渗透力取决于水力坡降,若水力坡降大于其极限值,则砂粒处于悬浮状态,基坑底就丧失稳定性。工程中,当不绘制流网线时,常采用近似方法验算极限水力坡降。水力坡降i计算式为i=hw/l(3)式中,hw为防水帷幕前后的水头差;l为产生水头损失的流线长度。

本例中,考虑安全系数Fs和允许水力坡降is后,式(3)变为Fsis=Jc(4)安全系数*般随土值的不均匀性和透水性的增大而增大。本工程的安全系数Fs定为2,由n=0.4,G=2.71,则Jc=0.96。从式(4)得is=0.48。从图2知l=h+2t-h1-h2,hw=h-h1+h2(5)式中,h为基坑深度;h1为未降水侧地下水位深度;h2为基坑底板与降水后水位之高度;t为旋喷桩伸入基坑底以下的深度。本例中,h=17m,h1=1.5m,h2=0.5m,由式(5)求得t=9.1m,取9m。则旋喷防水帷幕的总深度H=h+t=26m。橡胶止水带的防水防渗工程设计时,*好按双排或三排布置旋喷桩孔位。理论上旋喷桩孔距为0.86D(D为旋喷桩设计直径)、排距为0.75D*经济。施工时要考虑所用钻机成孔的偏斜率。若只能按*排桩布置防水,则相邻两桩孔位**连线方向上的搭接量应不得小于实际成孔偏斜率(*般为1.5%)与桩长之积。

旋喷桩设计直径与土质、橡胶止水带施工方法、止水带工艺参数密切相关。本工程中选用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研制的二重管旋喷设备,并结合地层特点和施工经验,按双排布置旋喷桩形成防水帷幕。旋喷桩直径为800mm,孔距为700mm,排距为600mm。在设计位置共布置48根桩。旋喷桩防水帷幕孔位布置平面示意如图3。

浆量计算以喷量法为例,即以喷嘴单位时间喷射

止水带的主要施工工序及质量控制按设计要求定孔位→导孔钻机就位→旋喷机下放二重管→喷射成桩→回灌。施工中质量控制要留心以下几点:

①钻机就位准确,桩**垂直度不大于1%。桩心偏移小于50mm。②导孔时,根据地层情况及时调整循环护壁泥浆液的浓度,保证成孔质量。若确实成不了孔,可以先从地面预注浆稳定地层,后导孔。

③施工中严格控制旋喷参数,如钻杆提升速度(15cm/min)、水泥浆浓度(1∶1)、高压泥浆泵压力(二重管浆压不小于20MPa)、气压(0.7MPa)和气量(1~2立方米/min),浆液流量(0.1立方米/min),保证喷射桩体的强度和均匀性。

④返浆正常与否对桩体质量影响很大,若返浆量不正常,要分析原因,采取复喷或调整旋喷参数。若漏浆严重,必须停止旋喷,用水泥浆或水泥和水玻璃双液浆灌入以稳定该处地层,确保加固质量。

⑤由于本工程旋喷桩是以防渗为目的,施工时掺入3%的水玻璃(35Be)以提高其抗渗性。

⑥旋喷结束后1天内,由于浆体凝固桩顶出现下沉,应用浆液进行回灌,保证桩体标高。4 喷射质量的检查橡胶止水带施工前主要通过现场旋喷试验,了解设计采用的旋喷参数和浆液配方是否合适,固结体质量是否能达到设计要求。本工程的施工参数是在与之相邻车站基坑工程施工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比较适合该工程。橡胶止水带的施工过程中,可以定性地通过观测旋喷返浆情况,判断桩体连续性和均匀性。通过返浆体的强度可以推测桩体的强度。根据室内实验和工程资料,同龄期的二重管旋喷桩体强度与返浆体强度相似。施工中取3组7天龄期的返浆体试块,测得其平均单轴抗压强度达到2.0MPa。

P型橡胶止水带施工后,待浆液凝固具有*定强度,可以通过开挖精确检验固结体垂直度、桩径大小和固结形状。透水性可以通过现场抽水渗透试验,测定其抗渗防水能力。现场抽水试验可以在防水帷幕的两侧进行,即在帷幕的*侧设置抽水井,并同时观察在帷幕两侧的观测孔水位的变化情况。本工程中帷幕设计有足够的深度,不致使水流由帷幕的侧面大量绕过来。抽水试验可以利用靠近帷幕两侧已有的降水井(见图1),从2号降水井里抽水,观测1、3号降水井水位。结果是3号降水井水位下降速度为30cm/d,而1号降水井水位下降速度仅为2cm/d。而且车站南区在全部降水过程中,北区的降水井水位变化较小,当南区降水至坑底,北区1号降水井的水位才下降50cm,可以看出帷幕起到了应有的隔水作用。

随着地铁建设的飞速发展,地铁防水成了困扰设计、施工、运营、管理部门的主要问题,针对此,文中介绍了*种新型防水材料——反应性自粘型橡胶止水带,分析了该材料在地铁环境的适用性,结合具体工程,介绍了其施工工艺。

关键词:地铁 防水 反应性 自粘型 橡胶止水带

近几年,地铁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我*的地铁设计规范中明确提出100年的设计寿命,若要保证地铁的百年寿命,必须首先要解决防水问题,而传统的防水材料已经很难满足要求。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种新的防水材料——橡胶止水带应运而生,在地铁、隧道、地下室等防水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解决了串水问题。橡胶橡胶止水带是*种用纯丁基橡胶添加特殊成分制成的非硫化型止水带,常用厚度2.0mm,宽1070mm,每卷长10m,为防止表面污染,贴上*层薄膜,现场应用时再揭下来;反应自粘型丁基橡胶橡胶止水带与混凝土之间通过化学反应粘合在*起,与这类橡胶止水带配套的产品还有反应型止水带、止水环、止水带专用粘结胶等系列产品。

反应自粘型丁基橡胶橡胶止水带,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耐酸碱性。用浓度10%的硫酸、10%的盐酸、20%的碳酸钠、饱和氢氧化钙和10%的氯化钠作耐腐蚀试验,物理技术指标均未发生变化。
传统的橡胶止水带通过对结构的包裹作用来达到防水的目的,如同给结构穿上*件“雨衣”,防水的前提是防水层“绝对”无破损,否则防水材料上有*个点被碰破,水就从这*点沿着没有粘接的空隙,串到别的地方去。*旦其它位置的混凝土有裂缝,就进入结构中去,发生大面积渗漏,却看不到破损点。而自粘型橡胶止水带通过表面特有的活性物质,与浇注的混凝土发生化学反应,紧密结合在*起,有效防止了止水带与混凝土间发生串水现象。止水带与混凝土粘结后养护四天,测得的粘接强度为1.0mPa。防串水试验中,

在止水带开孔处加0.5mPa水压,混凝土基体与止水带之间也没有发现串水现象。这种特性俗称为“皮肤式防水”。即使出现渗漏点也不会发生“窜水”现象,很容易找到渗漏的“根源”,使检修非常容易简单。自粘型橡胶止水带与传统止水带的比较
表1是针对地铁环境,进行的自粘型橡胶止水带与传统止水带的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自粘型防水止水带对地铁隧道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表1 自粘型橡胶止水带与传统止水带的比较
序号 比较项目 传统橡胶止水带 反应自粘型止水带

1 粘结可靠性 采用胶粘剂冷粘或沥青基材料热融与水泥基粘结,非同质材料,易起壳、空鼓。 粘结力强,止水带与混凝土粘结强度可达1.0mpa以上,相当于98米高的水头压力,远远超过地下水压力。2 材料适用性 基面干燥度要求高(*般基层含水率要求≥9%),施工期易受天气影响。灰尘、油污影响粘结强度。 适应性强,不受气候、温度影响,不受灰尘、水、汽、油污等因素影响,止水带与生混凝土仍进行反应,保证有效粘结,可以减少工序,节省工期。

3 施工简易性 对防水工人的施工技术要求高。 施工方便,阴阳角等特殊部位处理可多样化,在施工中*旦止水带被穿孔破损可以用同类材料修补,且易于操作,其修补处同样坚固耐久。

4 材料的稳定性 普通自粘止水带尤其是普通自粘聚酯胎止水带在施工应用时会有小量收缩变形。 稳定性好,不收缩

5 裂缝追随性 无 对混凝土裂缝追随性好,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时,外包防水功能不会受到破坏。

6 **性 基层处理剂和胶粘剂*般有挥发性溶剂,污染环境。热融止水带消耗燃料资源。 对环境没有污染

7 防水效果 当地铁箱体位移时外包防水层撕裂造成窜水,外包防水失效。 水密性好,不窜水,特别适用地铁箱体,位移时防水层会紧密与砼结合一体。不会因箱体位移而导致防水层失效。

8 耐久性 *般10-15年 永久

预铺橡胶止水带施工工艺及钢边止水带施工方法

该车站为地下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总高度12.93m,负二层高度6.50m,负*层高度为5.17m,宽度为两端头为22.7m,标准段宽16.7m ,长度为20.7m,底板深度18.2m,纵向底板梁两道为800mm×600mm,横向底板梁两道为1100mm×140mm0,车站防水设计均按防水等***,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顶板厚800mm、底板厚900mm、侧墙厚600mm、防水混凝土≥S8。以诱导缝、施工缝、变形缝等接缝防水为重点,辅以附加外包防水层加强防水,橡胶止水带总面积约为18000平米,侧墙均为预铺式,顶板为后粘式。外包防水采用自粘型橡胶止水带,厚度为1.5 mm。

止水带施工对基面要求基面经找平处理后无明水即可施工,底板预铺钢边橡胶止水带时,对混凝土垫层能上人即可施工。基面应坚固、平整、密实、干净。预铺基面表面的石块钢筋、管件、螺栓等突出部分应凿除后,用砂浆抹平。墙面或底板的(铁件、穿墙管)周围必须稳固坚实,以防浇筑混凝土发生移动。阴角、阳角做成圆倒角。

预铺自粘橡胶止水带施工艺流程平面施工:基面找平层高按要求检查   -    处理表面缺欠 -   按止水带尺寸分格弹线 -  预铺止水带确定尺寸-       转角部位附加层铺设   -  铺设预铺自粘型止水带               ---止水带搭接处理     - 节点施工 -   自检        验收
立面施工:--搭设脚手架   -        检查清理基面 -   处理表面  -  定位弹线-转角部位附加层铺设 - 铺设预铺反应自粘止水带 -  与基面固定     -  止水带搭接处理  - 节点施工  -自检 -   验收

影响地铁渗漏水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任何*个细微环节的遗漏,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的影响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和财产的损失。混凝土浇筑时烈日暴晒,风速过大,昼夜温差过大,等等都有可能带来渗漏水的后果。另外地铁结构钢筋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而受到的荷载过大,例如,明挖车站的回填,地铁上面路面恢复时压路机的碾压,橡胶止水带使用不当、钢板止水带效果不好都有可能对地铁造成变形、裂缝,从而出现渗漏水现象。地铁混凝土施工及养护原因这个环节是整个施工过程的重点之重,往往也是造成渗漏水的罪魁祸首。混凝土振捣不均匀,漏振、过振、振捣方法不对导致混凝土不密实,从而产生裂缝渗漏水。混凝土下落高度过高造成混凝土离析大体积浇筑施工工序的错误、设备准备不到位、混凝土供应不及时造成的冷缝④ 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混凝土浇筑完成未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产生温度裂缝。混凝土模板拆除过早。混凝土浇筑后现场养护未到位,浇水不及时,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般养护时间为7-14d。

地铁渗漏水采取的防水措施:止水带、卷材、混凝土

地铁渗漏水的后果是严重的,切忌亡羊补牢,给工程质量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带来隐患,所以需要我们在施工工程中进行每*个环节的仔细控制。其防水措施的设计和施工原则为: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设防、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混凝土裂缝方面的防治

(1)混凝土材料的选择①水泥:在选择水泥品种时,优先选择低水化热的水泥,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等。控制用量,*般300kg/m3但是这要结合所干工程要求使用的水泥品种,不能擅自更换。早期强度低的水泥,水化热低的水泥,相对来说搅拌混凝土后产生裂缝的情况要少,且比表面积宜控制在4000/g。在保证混凝土充分水化和易性良好的前提下,水胶比越小越好,*般为0.4~0.45.

②骨料:尽可能选用粒径较大的碎石,严格控制骨料含泥量和吸水量。要求骨料含泥量不大于1%,吸水率不大于1.5%,粒径5~31.5mm为宜,*大不超过40mm。砂子尽量选用中砂或粗砂,细度模数2.8~3.0有的细沙虽然可以配置混凝土,但是也容易导致开裂。③外加剂:在外加剂中,膨胀剂、减水剂和防裂复合型外加剂对混凝土开裂有重要影响,还可以加缓凝剂,延缓混凝土的初凝时间,降低水化热。尤其是在夏天,气温非常高,混凝土初凝也非常快,强度提高的快,特别容易开裂,就需要加缓凝剂,还可以加减水剂。水灰比越大,则越容易开裂。同样坍落度的情况下,加减水剂可降低用水量,也就可以减少开裂。④掺合料:在掺合料中,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粉煤灰,粉煤灰加入到混凝土中可以显著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同时可以有效地将低水化热,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从而增加地铁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2)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控制。①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顺序的安排,以薄层连续浇筑以利散热,不出现冷缝为原则。采取分层浇筑,每层厚度控制在25cm。分层浇筑时,应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凝结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并捣固完毕。根据*层浇筑混凝土量和混凝土运输能力、两层浇筑完毕间隔时间*般为2h。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泌水应予以排除,,采用二次振捣技术,振捣采取直上直下,快插慢拔,不过振、漏振,确保混凝土密实度。浇筑完混凝土后将混凝土面抹平整、去除浮浆,在混凝土终凝前二次收光,以消除表面裂缝。②保温、保湿措施。*般混凝土浇筑3天后内部温度达到*高,之后开始降温。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差应控制在25℃以内。夏季采取浇水降温,冬季采取保温覆盖等措施。混凝土拆模后,及时采用*层塑料薄膜对结构进行覆盖封闭,或覆盖草帘保湿。③在墙体拆模后,可立即涂刷两层防水涂料,并洒水养护,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增强混凝土的后期强度,抑制碱-集料反应,进而可控制混凝土后期的收缩和膨胀裂缝。“双缝”防水措施:止水带等防水材料使用

双缝即施工中常见的变形缝、施工缝。其设置的实质是为了尽量降低温度、胀缩、不均匀沉降等因素产生的应力对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影响。

(1)变形缝的处理措施。①在受水压的地下工程中,当温度经常处于50℃以下并不受强氧化作用时,结构的变形缝宜采用橡胶或塑料止水带;当有油类侵蚀时,应选用相应的耐油橡胶或塑料止水带。止水带应采用整条的,如需接长时,其接缝应焊接或胶结。②在受高温和水压的地下工程中,结构变形缝宜采用1~2mm厚的紫铜板或不锈钢板制成的钢边橡胶止水带。钢边橡胶止水带应是整条的,如需接长时,接缝应用焊接,焊缝应严密平整,并经检验**后方可安装。止水带的接头应尽可能设置在变形缝的水平部位,不得设置在变形缝的转角处,转角处的金属止水带应做成圆弧形③采用埋入式橡胶或塑料止水带的变形缝施工时,止水带的位置应准确,圆环**应在变形缝的**线上。止水带应固定,浇注混凝土前必须清洗干净,不得留有泥土杂物,以免影响与混凝土的粘结。④变形缝内侧采用密封膏沿变形缝环向嵌缝密封止水,要求任何部位均与结构粘结牢固紧密、封闭严实。⑤变形缝处施工时振捣*定要密实,先浇筑变形缝处。

(2)施工缝的处理措施。①施工缝*般采用止水带防水,对于墙板较厚接缝形式的宜采用企口凸缝,这是因为凸缝容易清理,垂直于水压方向,抗渗好。②墙板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和弯矩*大处及墙板交接处,*般设置在三分之*跨的位置和高出底板30cm以上的墙体上。墙体有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离孔洞边缘30cm以上。

③水平施工缝处混凝土初凝后立即凿毛,用钢丝刷将其表面浮浆刷除,并用高压水冲洗干净,严禁硬化后凿毛。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将其表面杂物清除,用水湿润,先铺净浆,再铺2-3公分厚度1:1水泥砂浆并及时浇筑混凝土,以确保施工缝处混凝土良好结合。垂直施工缝在拆除模板后进行人工凿毛,并用高压水冲洗干净后浇筑混凝土。浇筑垂直施工缝混凝土下料点和基面控制在1m左右,经分层振捣,使基面和新浇混凝土接触良好。

(3)其他防水措施。其实主体结构防水功能的好坏,*主要的还是依靠混凝土自身的防水,而要实现混凝土自身防水的*主要条件就是振捣要密实。混凝土振捣密实是重点之重,对于大体积混凝土也是*容易被疏忽的*点。混凝土分层浇筑时,每层混凝土厚度应不超过振动棒的1.25倍。在振捣上*层时,应插入下层中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同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振动器插点要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R的1.5倍。*般振捣棒的作用半径为30~40cm。振动器使用时,振捣器距离模板不应大于捣器作用半径的0.5倍,且不宜紧靠模板振动,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芯管、吊环、预埋件等。每*插点振捣时间以20~30秒为宜,*般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并出现均匀的水泥浆和不再冒气泡为止,不显著下沉,表示已振实,即可停止振捣。

另外关于防水橡胶止水带的铺设,*般会在底板、侧墙、顶板铺设防水橡胶止水带或涂刷防水涂料。施做防水层时,基面*定要处理干净,清除积水,防水橡胶止水带与基面粘贴紧密。铺设是搭接10cm~15cm,橡胶止水带接缝错开≥1m,侧墙与底板、顶板预留1m搭接。对于阴阳角要进行附加层,附加层宽度为50cm,对于防水橡胶止水带破损处及时进行修补。防水涂料要进行多次粉刷以达到设计要求。

合成高分子止水带和胶结材料的品种、**号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的规定。止水带防铺贴止水带防水层的基层应符合要求,平整洁净,无起砂、空鼓和松动现象,阴阳角处应呈直角;防水层无积水现象。胶粘剂涂刷均匀,不得有漏刷和麻点等缺陷。止水带防水层铺贴和搭接、收头,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地下防水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且应粘结牢固,无空裂、损伤、滑移、翘边、起泡、皱折等缺陷。成品保护已铺好的止水带防水层,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机具和施工作业损伤。 变形缝、管等处防水层施工前,应进行临时堵塞,防水层完工后,应进行清除,保证管、缝内通畅,满足使用功能。防水层施工完毕,应及时做好保护层。施工中不得污染已做完的成品。 将屋面基层清理干净,基层清理到实处;暖沟坎墙砌筑完成;吊篮吊环拉杆预埋并甩出屋面保温层以上。地下室的防水层施工找平层水泥砂浆面层平整、密实、无空鼓、起砂;基层干燥,含水率小于9%;第二层防水止水带施工前,应细致检查第*层防水的成品保护情况,避免因其他工序施工造成防水层破坏未经发现,如有破坏,需修复后施工第二层橡胶止水带安装。屋面施工材料较多,使用外用电梯和高车架项目应统*安排,按照制定时间上料。

先将接触面清扫干净,将板块材料铺平垫稳,板间缝隙用同类材料的碎屑嵌塞密实,相邻板块高度*致。钢边橡胶止水带设铺设焦渣前,根据图纸要求拉线找出2%的泛水,铺设1:6水泥焦渣,*薄处30mm,施工顺序为从*端开始,推向另*端进行,要振捣密实,将表面抹光。保温层要设排气道,排气道按照6m×6m设置,排气管要设在结构层上,保温层内打孔以利于排气。屋面保温层施工完成,进行隐蔽验收后,进行找平层施工。找平层施工前,要根据屋面坡度弹线找规矩,将基层清理干净,将突出基层的硬块剔平扫干净。找平层施工前,应将基层洒水湿润,但不可浇水太多,以基层完全湿润表面无明水为准,以保证与基层结合牢固。根据坡度线找坡贴灰饼,顺排水方向冲筋,按排气道位置设置分格缝。沟边、拐角、管根,要在大面积施工前做好,同时必须满足排水要求。大面积抹灰根据所冲筋铺设砂浆,用木抹子抹平随冲筋刮平,检查平整度。在砂浆初凝前,用铁抹子压两遍,找平压实。找平层要进行养护、养护期不小于7天,待基层干燥后进行止水带防水施工。


标签:   桥梁支座
Powered by MetInfo 5.3.19 ©2008-2024 www.metinfo.cn